查看原文
其他

平凡的荣耀 | 有些人,真的会发光

默默努力的 中化能源 2022-09-25

在乙烯项目开工期间

涌现出了一批值得书写的人

他们勤奋、努力、热情、负责

活跃在不同的岗位上

虽然身份各异

但却都为乙烯开车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今天,小油要致敬“平凡的荣耀” 


李小闯:

成长的步伐总是藏在不那么明显的地方

李小闯,认识他的人叫他“闯哥”,这个称呼都透露着一股勇猛劲儿。然而李小闯又实在是个温柔的人,笑起来嘴角弯弯,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写着笃定。

作为泉州石化乙烯项目聚丙烯(PP)装置的外主操,李小闯一直觉得自己是个最普通不过的人,岗位、身型甚至皮肤的“黝黑程度”都是平均水平。

李小闯与乙烯项目的故事是从2018年开始的。那年6月,工程建设现场一片忙碌,桩基施工、钢结构搭建正如火如荼的时候,他带着12名班长和主操,踏上了蜀行的实习之路。

“新装置要开了,得培养泉州石化自己的运行团队,我在一期炼油的PP装置工作了6年,这次带队过去,算是他们的‘老大哥’吧。”一句“老大哥”,便是接下来两年多时间里“闯哥”对大家的承诺和帮助。


2018年11月31日,经过实习锻炼和秋季招聘,尚在建设中的PP装置迎来了32名操作人员。大家分批进入现场,陆续展开三查四定,彼时李小闯的主要工作是与设计单位、专利商等对接设计情况,日子过得忙碌倒也顺畅。

每天,他带着新人操作员看图纸、查设备、查隐患,找到漏洞后就立即联系设计方和施工单位整改,手把手教新人们与装置“熟悉”起来。

2020年,李小闯遇到了自进入乙烯项目以来最具挑战性的时刻:因为国外新冠疫情蔓延严重,专利商无法按时到达现场开展PP装置85%施工审查——这也就意味着,PP装置什么时候开车变成了未知。

一时间,大家陷入了沮丧:挺过了疫情最凶险的年初,复工复产时全心投入,可是却卡在了外部专家的“坎儿”上。

乙烯项目部与专利商多次讨论后,决定由PP装置运行团队直接进行现场检查,通过照片、视频等方式与外国专利商共同完成85%施工审查。2020年5月,由李小闯带头的10人小组成立了。

▲小组成员一起讨论当天检查内容

“我们把审查清单要了过来,对照着清单上的内容,自己一条一条检查、确认或者整改。越是压力大的时候,越是考验态度和能力的时候。

每两天审查小组就要与专家开一次视频会,汇报、讨论阶段性审查内容,沟通疑难点,反复探讨可行性,确定解决方案。那段时间,李小闯每天早晨8点达到现场测量,下午5、6点钟结束检查、整理条目,晚上7点左右开会总结讨论,快则一个小时,慢则三四个小时直至深夜——这样的工作节奏,持续了近一个月的时间。

“老大哥”李小闯是反馈沟通的牵头人,也是带领团队不断克服各种困难的领路人,半个多月过去了,李小闯察觉到自己和小组中的成员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有了一种“变被动为主动”的想法:

“对我们来说,要懂得如何按照规程规范操作,可是一旦有机会对照着图纸把机器里里外外全都搞清楚,那就不是被动操作了,操作起来再碰到问题也不会慌,因为对机器太熟悉了。”

▲李小闯(左二)与专利商视频连线


考验总是披着困难的外衣,在一线待了十多年的“闯哥”说话慢条斯理,提起身边这些尚年轻的同事,他总是把两个词挂在嘴边:“主人翁意识”“奉献精神”

“刚刚进入公司,大家可能还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可是经历了‘开工’这个过程,差距就会不知不觉拉开了。”他从不吝惜以过来人的身份跟大家分享自己的体会,更是经常“掏心掏肺”劝勉身边的这些弟弟妹妹们,开工很辛苦,谁会说不是呢?可是你们想想,开工这段时间是成长进步的关键期啊。假如你有大局意识,超负荷运行的时候想想,你的一点贡献对整个项目都有益处、对自己的成长也有帮助,这是多么有意义的事情啊!有时候成长的步伐隐藏在不那么明显的地方,如果愿意哪出时间来从事岗位以外的职责、在碎片化的时间里去充实自己,过一段时间你再看看脚下的路,就会发现比别人的更宽了。

李小闯(左一)在装置开车现场


贺凯:

我想给生活更多可能

站在人群里的贺凯非常容易辨认,白白净净的脸庞和近190公分的身高,让他成为公司各种文体活动的热门人选。

1996年出生的贺凯,在2017年本科毕业后入职泉州石化,经历了严苛的实习、培训及现场工作,2019年11月,他通过考试评定为乙烯项目高密度聚乙烯装置(HDPE装置)的主操岗位——这一年,他也不过23岁,成为同一批操作员中的佼佼者。

评定为外主操的那天,他在本子上写道:我会在HDPE这个平台上,用精力最充沛的青春来发挥我的光彩,付出我全部的力量回报给我引以为豪的泉州石化。

贺凯满心欢喜,他感激公司的赏识和肯定,却也暗自告诫自己:“名”要符“实”才能走得长远,作为主操,一定要比其他同事更加勤奋、更加努力,抓紧开车的机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凭借在泉州石化一期聚丙烯检修挤压机以及培训期间重点学习挤压机的经验,在乙烯项目建设中贺凯主要负责跟踪HDPE装置挤压机的工作。2020年春节,正赶上装置主电机油运工作进入攻坚时期,他没有回东北老家过年,也没有申请休假,没成想,这一坚持就是整整半年的时间。

“我曾经在公司住了一个月没有回家,快忘了自己的床长什么模样了!”

泉州石化有一栋倒班宿舍楼,平日里工作到太晚无法回家的人可以在宿舍里住一晚——而贺凯在这里常驻了一个月。

“并不是我想‘赖着’宿舍,5月6月试车最忙的时候,每天都要在现场忙到深夜,回泉州也没有车了,只能住在宿舍里啦!”贺凯笑着回忆,“那段时间太累了,熬得慌,一进宿舍门就想立刻躺在床上,感觉闭上眼睛一分钟就能睡着。即便是这种情况下,每天睡觉前我还是会强迫自己回忆当天工作的重点和得失,在手机上记录下来。”

▲贺凯(左一)在现场学习装置流程

“善于总结”是贺凯身上一个很明显的优点,也是他在学生时期就养成的好习惯,他总说忙碌让他充实,闲下来反而会空虚,于是他抓住一切机会吸取新知识,填补自己的空白——在他的身上,有着近乎“野心”式的蓬勃热情,这让他在同一批年轻的操作员中更加认真踏实、积极好学,也慢慢向着一名成熟的“外主操”前进。

主操,意味着要比其他操作人员更加熟悉装置的工艺流程、原理、操作要点,也要更加熟练掌握现场各种情况的处理。尽管年纪并不比其他操作员大,从成为主操的第一天贺凯就暗下决心:如果班长不在,现场出现问题的时候他必须第一个冲上去解决,既要有决断、又要有真才实学。

“1月26号大年初二那天,早上我同值班的同事刚来到油运现场,习惯性地先看油位判断是否有漏油现象、再看油温判断是否影响油运效果,可是当我看到油箱的温度计时吓了一大跳,温度计已经显示‘满量程’了,三立方米大的油箱周围一米左右明显感觉温度异常高。我立即让施工单位停止油运,检查机柜间电脑的操作记录并询问前一天操作的师傅,仔细查找后发现原来是前一天下班之前,施工单位仪表师傅误将电加热器打到了手动模式导致主电机温度过高,如果没有及时检查发现问题可能会损坏主电机的密封材料,影响密封效果甚至影响装置开车的进度!还好我们及时发现了这一故障,这件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一名外操,我一定要成为最熟悉这个设备的人,拥有处理应急事故的能力和经验。”

经过开车的历练,解决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后,贺凯真切感受到一个团队(班组)团结配合的重要性——挤压机不是他一个人就能开起来的,需要内、外操默契配合,熟悉指令,各司其职,缺一不可。

24岁的贺凯越来越沉稳、成熟,他始终记得在评为主操的那天,装置工程师薛景天拍着他的肩膀说了一句“要好好干”。成就激励着他不断成长,而责任则提醒他要常常自省。

“我想给生活更多可能,现在正是打基础的好时期。”贺凯说,装置开稳了之后,他最想做的事就是把这几年来的工作好好梳理一番,既是对自己的总结,也可以形成班组、装置一起分享的材料。


张凯:

一切为了开工

张凯有着大多数人印象里石化一线生产人员的样子:沉静、内敛、心思细腻、不苟言笑。

“班长刚来的时候,说实话我们都有点怕他,脸黑黑的,看起来不太好相处的样子。”班里的小姑娘私底下说。

▲张凯(右一)和同事现场巡检

张凯在2020年6月才加入泉州石化,环氧乙烷/乙二醇(EO/EG)装置开车前最紧张的时候成为开工班组的一名班长,算得上“临危受命”:彼时EO/EG装置进入了开工前最紧张的三查四定、试车等环节,拥有12年“环氧”装置生产经验的张凯的加入,犹如给EO/EG装置1班的全体成员,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三级培训后,张凯迅速以新的身份开展工作:他带领班组成员对接施工单位清除尾项、对接厂商等筹备试车——虽然各项工作都很繁重,但在张凯的协调指挥、细细拆分下,任务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表面风平浪,内心早已波涛汹涌,高效的工作背后,张凯付出了很多、很多努力。

“尽管已经有了心里准备,可是刚一开始就加班,每天都到深夜的那种,异常浓厚的战斗氛围还是让我有点不适应。”张凯顿了顿说,“可是班组里这么多人都在看着我,我必须得扛起来,凭借着之前工作的经验,我有责任、有信心可以做好。” 


“一切为了开工。”这是张凯挂在嘴边上的话,也是他身体力行带领整个班组践行的准则。为此,他制定了几条工作规则,例如要做到高效沟通,简洁、准确、有计划性;要做到及时反馈,多多交流,不要怕出错;要研究专业的技术规程和操作规程,研究配套的技术参数……洋洋洒洒,严肃认真。

乙烯项目的EO/EG装置,是张凯经手过的最大装置,他多次跟班组的操作员们说:“装置‘开起来’是我们短期最重要的目标,一切工作都是围绕这个目标开展,我看到你们主动要求加班,主动承担更多任务,这是良好职业素养和团队凝聚力的表现,我觉得非常值得称赞,可是我们还要记得,装置‘开起来’不算成功,‘开的稳’才算厉害,所以我们一定要有‘安稳长满优’的长期目标。”

几个月的时间过去了,班组里的操作员们都知道了张凯是一个“面冷心热”的大哥哥。张凯觉得,一定要得到大家的认可后,他才能去“管理”,了解每个员工的水平、特质和性格后给大家分配工作,组建一个拥有凝聚力、也拥有集体荣誉感的团队。

他每天都在琢磨,作为班长,怎样能够带领这个优秀的集体取得更大的进步。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他发现一些年轻的操作员会在细节上失误,于是他把对班组成员的要求一一记录下来,不厌其烦地地“念叨”:


1、交接班要细致,每天开关了哪些阀门、各种参数做了哪些调整等都要详细记录下来。

2、要加强巡检,按照操作规程跟踪检查设备的动态。

3、增强安全意识,模糊的地方不要盲目去做,一定要确认好了之后再去操作。

4、培养遇事冷静的习惯,不要慌乱,理清思路,具备强大的心理素质。

5、主动问、勤思考、多总结。

......

“我希望实现1.1*1.1〉1的效果。”张凯说。4个月过去了,张凯带领的1班在整个装置名列前茅,他们的明天,会更美好。


平凡的岗位,平凡的工作

不平凡的人物,不平凡的事迹

正是因为有这些“闪闪发光”的人

乙烯项目才会“开得起、开得稳”!


欢迎投稿:nengyuanxuanchuan@sinochem.com


本文供稿:泉州石化乙烯项目部


 往期精选



小油家上新ing!硬核好物不等双十一

我司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受到国资委表彰

我居然能拍出如此惊艳的“大片”?

为什么他们摘下帽子还能保持发型不乱?

入选埃森哲“领军者企业创新案例”,数字化转型再下一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